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   渝北区出台《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2019-2025)

渝北区出台《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2019-2025)

2019-02-22 17:15   浏览次数: 1074


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市委市政府发展体育事业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近日,该区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7〕51号)、《重庆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重庆市渝北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为依据,按照重庆体育“1+5+1”行动计划,结合该区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实际,编制出台了《重庆市渝北区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统筹该区城乡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为创建体育强市作贡献。现将该区《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中“规划背景、产业发展要素分析、规划思路与原则、发展目标、业态规划及空间布局、推进战略、项目设计、实施保障”八个部分主要内容采编如下,供各区县参考学习。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从体育产业政策环境、渝北经济社会发展、区位条件、自然概貌、产业基础等方面全面分析,梳理得出渝北区体育产业业态较为完备,并以体育服务业、体育销售业为主,构建起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成区体育馆、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极限运动、户外运动、赛事活动日益兴起,群众需求不断增强,体育休闲健身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供给侧要素分析:渝北区缺乏有体验深度、吸引力强的健身休闲项目;“日常健身”发展未形成亮点与特色,需提档升级;“时尚运动”和“户外运动”缺乏有效的市场客群导入;“田园运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效果不好。

需求侧分析:渝北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8.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群众需求旺盛。“三山两河”健身休闲带初步形成粗放式、零散性布局,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迫切需要差异化、规模化发展。


第三部分

规划思路与原则

规划原则:以区内居民为基础客群,并辐射重庆周边乃至全国的健身休闲市场客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市场化导向,实施“+体育”行动,构建日常健身、时尚极限运动、户外运动和田园运动四大产品体系,充分发挥健身休闲产业的融合与聚合特性,加快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

预计到2025年,渝北区健身休闲市场总量达到80亿元,基本形成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健身休闲消费占体育产业总规模62%以上,力争实现 “12345”(即 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体育小镇,3个健身休闲生态圈,4个独具特色的健身休闲目的地,5个健身休闲功能板块)的远景目标。


第五部分

业态规划及空间布局

围绕“一核、二翼、三组团”(即以“城区各街道及镇区中心区”日常健身为核心,以“木耳镇和古路镇”日常健身拓展板块和“玉峰山镇和龙兴镇”时尚极限健身板块形成两翼,以“兴隆镇和茨竹镇”田园运动、“大湾镇和统景镇”轻户外运动和“大盛镇、石船镇和洛碛镇”重户外运动形成三组团)的空间布局,打造三个层级(即运动锻炼、运动娱乐和运动度假的健身休闲市场需求)六个层面(日常健身板块、日常健身拓展、时尚极限运动板块、重度户外板块、轻度户外板块及田园运动板块)的健身休闲业态板块,着力构建“15分钟日常健身圈”、“1-2小时运动时尚社交圈”和“半天至2天健身休闲度假圈”健身休闲业态体系。


第六部分

推进战略

着力打造“一个中心”,即国际性群体活动中心,形成差异化健身休闲产业名片。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即打造山地户外与田园运动、传统武术与时尚搏击运动、电子竞技与智慧运动为代表的特色战略;打造时尚运动俱乐部联盟、青少年体育营地联盟为代表的集聚战略;以乡村田园综合体为空间载体,开展以渝北乡村田园运动季为代表的品牌活动,推动健身休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三级产业”,即本体产业方面,挖掘多维度的健身休闲空间,发展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业,提高健身休闲消费的便利性、丰富度、品质感,构建多域空间的体育健身服务生态圈层;相关产业方面,利用国际空港战略优势,推动健身休闲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健身休闲旅游业,吸引域内外高品质健身休闲旅游客群,打造健身休闲核心吸引物与目的地;外延产业方面,依托渝北区智能制造优势,发展健身休闲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以及体育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构建以体育创新为代表的魅力产业的集聚区。


第七部分

项目设计

举办世界挑战日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健身休闲爱好者,打造重庆中央公园世界级群体活动中心;依托际华园温泉小镇,开展攀岩、风洞、滑雪等极限运动;依托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争创国家级赛事、国家队训练、汽摩改装基地,打造集山地户外及水上运动、青少年环境教育、特色酒店于一体的游乐体验型主题公园;依托统景温泉旅游度假区,导入知名运动康复机构,整合印盒李花生态旅游区等资源,打造温泉运动康养小镇;依托高科技产业集聚优势,引入体育大数据国家级实验室,申请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落户在仙桃数据谷园区内,发展健身休闲智能穿戴、智慧场馆、体育大数据等创新产业,打造国家级智慧体育产业园区。


第八部分

实施保障

强化政策保障,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人才、资金方面给与支持;强化场地保障,实施创新场地供给计划“三大工程”和消费方式计划“三个1+N”工程;强化组织保障,坚持管办分离,创新政府、社会和企业“三轮”并转运转方式,完善赛事体系、提升办赛水平;强化技术保障,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打造渝北模式健身休闲理信息化平台,促进我区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

 

来源:体育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