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   体育总局、发改委:促进冰雪旅游、冰雪场馆、冰雪器材装备等相关产业发展

体育总局、发改委:促进冰雪旅游、冰雪场馆、冰雪器材装备等相关产业发展

2019-01-16 17:00   浏览次数: 1218


 体育总局、发改委联合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借助2022北京冬奥会契机,持续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促进冰雪旅游、冰雪场馆建设、冰雪培训、冰雪器材装备等相关产业发展;完善中国冰雪产业联盟,研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近日,体育总局、发改委联合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下文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

 在“行动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要达到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消费结构更为合理。

《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包括七个方面

(一)丰富体育消费业态

(二)培育体育消费观念

(三)提升体育运动技能

(四)拓展体育消费空间

(五)优化体育消费发展环境

(六)健全体育消费政策体系

(七)加强体育消费权益保护

在重点任务第一个“丰富体育消费业态”方面,《行动计划》提出:

(一)大力发展健身休闲消费。相关内容包括“借助2022北京冬奥会契机,持续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促进冰雪旅游、冰雪场馆建设、冰雪培训、冰雪器材装备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积极引导竞赛观赏消费。相关内容包括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品牌赛事。

(三)持续推动体育用品消费。相关内容包括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个性化设计水平,结合可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管理平台等,研发多样化、智能化的体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完善中国冰雪产业联盟,研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四)积极实施“体育+”工程。相关内容包括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

《行动计划》全文如下,供业界及时了解。


 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在昨日召开的“中芬冬季运动产业研讨会”上指出,要完善和进一步发挥中国冰雪产业联盟作用,支持更多冰雪优秀企业发展



体育总局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发展改革委,有关直属单位,有关运动项目协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我们研究制定了《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体育总局  发展改革委

2019年1月4日


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推进体育消费持续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中的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观念显著提升,体育消费习惯逐步养成,体育消费设施更加完善,体育消费环境更加优化,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政策更加健全。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消费结构更为合理。

二、重点任务

(一)丰富体育消费业态

大力发展健身休闲消费。重点支持消费引领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推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航空运动、汽摩运动、马拉松、自行车、击剑等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的细化落实,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借助2022北京冬奥会契机,持续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促进冰雪旅游、冰雪场馆建设、冰雪培训、冰雪器材装备等相关产业发展。

积极引导竞赛观赏消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高质量的品牌赛事。加快足球、篮球等职业赛事改革进程,发挥其作为体育消费龙头的带动作用。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将更多赛事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满足群众的观赛需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势,培育地方特色赛事活动。研究推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市场化运作和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

持续推动体育用品消费。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个性化设计水平,结合可穿戴式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管理平台等,研发多样化、智能化的体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完善中国冰雪产业联盟,研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积极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深入推动体育消费与信息消费融合,加快推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拓展新媒体体育消费。

(二)培育体育消费观念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支持体育专题片、体育电影等体育文艺创作和传播,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消费氛围。支持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应用程序(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促进消费者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

普及日常体育锻炼。继续举办“全民健身日”、“新年登高”、“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活动,开展体育运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行工间操制度。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创新健身活动形式,开展娱乐性、趣味性强的活动,引导消费者形成体育爱好和消费习惯。

加大体育消费品牌引领。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鼓励和支持各地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体育消费活动品牌,不断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三)提升体育运动技能

积极推广基本体育技能。鼓励各级体育行业协会、体育俱乐部开展科学健身讲座、科学健身指导、科学健身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各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广泛宣传《科学健身指南》,大力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群众掌握基本体育技能。

大力发展体育培训市场。积极推广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技能培训课程,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和健身指导。推广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业余赛事等级标准,满足群众不断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增强消费粘性。

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推动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体育培训机构等体育组织,通过组织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促进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生体育消费习惯。

(四)拓展体育消费空间

打造各类体育综合体。鼓励和引导利用废旧厂房等现有设施,改造成健身休闲与商业服务融合发展的体育综合体;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和功能,改造成体育综合体;支持旅游景区引入体育资源,增设体育消费项目,升级成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体育综合体;细化落实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推动试点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打造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体育综合体;积极推动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山地户外营地等建设,打造成体育综合体;大力实施《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把美丽乡村串联成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体育综合体。

加强便民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二代室外健身器材等健身设施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智能健身房,并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金角银边”区域,建设便民利民的健身休闲设施,不断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

(五)优化体育消费发展环境

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体育行业协会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体育资源,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行业组织、体育俱乐部,繁荣体育市场。

不断优化产业基础。继续加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市场运行机制,推进体育赛事举办权、承办权、转播权的公开、公平、公正流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加大对教练员、裁判员等各类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六)健全体育消费政策体系

创新财政支持体育消费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和支持体育企业提供更多适应群众体育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各地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和试点包括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运动银行、消费券在内的方式支持群众进行体育消费。进一步完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

完善体育消费优惠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拓展体育消费信贷业务和金融服务。鼓励发行健身休闲联名银行卡,实施特惠商户折扣。

积极培育体育保险市场。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积极推动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相关责任保险发展。加强体育保险的宣传,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相关体育类保险。

(七)加强体育消费权益保护

加快体育消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化对建设安全可信体育消费环境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体育器材装备、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场所开放、运动营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标准引领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严格落实《体育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将相关机构及人员的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将涉企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依法对外公示,规范体育市场秩序。

完善体育消费维权方式。鼓励由商业银行托管健身俱乐部收取的健身预付费用,减少和避免体育消费纠纷,不断增加体育消费者信心。持续提高体育消费者维权意识,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体育消费者权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促进体育消费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各地要根据本计划的要求,将促进体育消费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体育消费的引导促进机制,不断提高本地区的体育消费水平。

(二)加强部门协调

各地要加强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体育消费政策体系,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用地及水、电、气、热政策落实力度。打击体育消费的违规行为,加大对体育领域相关主体失信联合惩戒力度,维护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体育消费市场秩序。

(三)加强统计监测

探索建立体育消费市场统计监测制度,逐步开展对居民体育消费市场的统计监测,整合与共享有关部门的数据资源,掌握体育消费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加强对体育消费发展特征和趋势的分析研判,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提供决策依据。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正在加紧编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拟今年发布;强化标准引领,支撑冰雪装备创新;充分发挥中国冰雪产业联盟作用,构建冰雪装备产业发展平台……

     1月15日上午,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中芬冬季运动产业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金色大厅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image.png

辛国斌出席中芬冬季运动产业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


辛国斌强调,2019年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随着2022年冬奥会临近,也将进入我国冰雪装备发展的黄金时间,必须紧抓机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发布《行动计划》。工信部会同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等部门,正在加紧编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拟于今年发布。《行动计划》将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冰雪装备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揭榜挂帅攻坚,研制冬奥急需装备。聚焦2022年冬奥会备战急需,鼓励骨干企业揭榜挂帅,聚集优势创新资源,重点攻关冰雪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冰雪装备,形成若干具有标志性的冰雪装备产品,同时在重点地区打造若干冰雪装备特色产业园区。

三是加强示范推广,满足大众冰雪需求。遴选一批大众冰雪亟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冰雪装备产品,开展示范应用推广,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激发各方积极性,促进大众冰雪消费市场充分释放。

四是强化标准引领,支撑冰雪装备创新。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制订冰雪装备领域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和支撑冰雪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五是发挥冰雪联盟作用,构建冰雪装备产业发展平台。去年4月,在全国冰雪产业大会上,工信部、体育总局共同推动成立了中国冰雪产业联盟。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冰雪联盟作用,组织开展产需对接、标准制订、市场推广、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

六是深化国际合作,打造高水平开放格局。定期举办国际性冰雪装备高层论坛、博览会;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标准、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外冰雪装备企业来华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等投资合作。

 辛国斌建议中芬双方从三个方面深化合作关系,互利互惠、携手并进:一是开展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活动;二是支持企业双向合资合作;三是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


冰雪综合芬兰代表建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新华社报道,作为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框架下一项高级别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中芬冬季运动产业研讨会15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几名芬兰代表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就如何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们告诉记者,他们都知晓中国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如果要实现它,不仅要鼓励人们参与冰雪运动,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冰雪文化。

芬兰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苏啸岳说:“三亿是个庞大的数字,你需要足够的场地。场地需要走进城市、走进人群,仅仅鼓励人们去郊外滑雪是不够的。”

作为传统冰雪运动强国,芬兰在发展冰雪运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他们看来,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发展冬季项目的基础。芬兰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培德说,青少年在刚接触冰雪运动时,首先应该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在芬兰,政府会与学校进行合作,设计各种冰雪运动的主题。”在杜培德看来,青少年一开始在接触冬季项目时,应该感受到快乐,而非把它当成一项单纯的运动。“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项目必须有吸引力,这很关键。我们常说,如果你是个孩子,那么你参与冰雪运动的目的不是竞技,而是感受快乐。”

同时,杜培德对于目前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赞赏有加。虽然他的工作地点并不在中国,但他知道崇礼铁路将在年底前完成联调联试,届时从北京乘高铁到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地崇礼仅需约1小时,这将极大地方便中国的滑雪爱好者。“高铁通车之后,北京去崇礼所需的时间将大大减少,这太棒了。北京也树立了奥运会结束后场馆利用的典范。”他说。

采访结束后,杜培德望着窗外正在举办冰雪季活动的鸟巢主体育场说:“我希望以后这里充满孩子们的笑声。”

四大主题体现“中芬冬季运动年”多样性

中国体育报报道,芬兰作为一个冬天长达5个月的北欧国家,冬季运动已经成为芬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悠久的传统也让芬兰成为冬季运动的佼佼者。2019年是中芬冬季运动年,在这一年中所有的活动都将围绕四大主题展开:培训与训练、可持续性与平等、旅游、高水平运动。通过两国之间的合作,芬兰冬季运动出口将整合体育协会、公司、城市和政府之力,为中国发展冬季运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也为北京筹备2022年冬奥会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

中国在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就提出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芬兰欧盟事务、文化和体育部长萨姆波·特尔霍在中芬冬季产业论坛上就谈到,中国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芬兰在冬季运动培训、可持续及环保型体育设施、创新型体育技术、体育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普通学校的体育教育、大型冬季赛事组织以及休闲冬季运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

芬兰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东亚区总裁苏啸岳介绍,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方面,迄今为止中国冬季项目队伍已经有超过700人先后赴芬兰训练,目前仍有170多名中国越野滑雪队和中国冰球队队员正在芬兰集训。未来,中芬将在冬奥会“北京周期”以及后奥运时代持续加强合作。

此外,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已经发起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为会员提供战略性支持,如评判商业机遇、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举办活动、构建宣传推广平台等。目前,已经吸引39家公司及5个城市作为会员参与其中,本周还将有20家会员来到北京寻求交流与合作。

在筹备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一直贯穿其中。芬兰被称为全球最环保的国家,芬兰的清洁能源技术成熟可靠,应用广泛。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芬兰将为中国提供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

在“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期间,芬兰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推广芬兰作为冬季运动目的地的吸引力,不仅为顶尖的冬季运动员提供优质的冬季运动教育和培训服务,还为冰雪运动的业余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培训。芬兰是第一个和中国举办冬季体育主题年的国家,通过这个平台,双方在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合作与交流。


来源:冰雪产业